18胜2负的广东男篮,为何经常性半场状态迷失?与2点原因有关
文/汇哥
CBA常规赛已经打完了20轮比赛,卫冕冠军广东男篮继续稳坐联赛积分榜第一的位置。得益于上赛季夺冠核心班底的保留,以及易建联的BUG级实力,广东面对任何其他CBA球队都保持者较大的胜算,但本赛季的广东也并非万事无忧,近期球队就出现了一股顽疾。18胜2负的广东男篮,为何经常性半场状态迷失?与2点原因有关。
关注广东比赛的球迷估计都会发现,不管是对阵排名倒数的鱼腩球队,还是处于季后赛范围的中游球队,广东队的上半场一般都会打得不太顺畅,不是首节落后就是次节松散,很多时候都至少要到第三节才能奠定胜局,运气不好还要打到最后时刻。这里面有球员状态起伏的原因,但更多的问题还是出在球员们的思想上。
第1点,广东的常胜战绩,让球员产生了轻敌思想。由于有一个严苛且追求完美的魔鬼主帅杜锋,广东的教练组对待每一个对手都是一视同仁,会做好一切的赛前分析和应对准备工作。但这些分析和准备,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球员身上才能执行下去。杜锋当然可以靠严格的训练和骂声的鞭策,赶着球员们前进,但当广东持续不断地赢球后,再自律的球员都难免会产生一丝懈怠和轻视的想法。
这种想法的最大危害就是分散了球员在场上的专注力,进而导致投篮不进、传球被断等低级失误频发,最终反被更专注的对手率先占据到优势。这一点从近期的三连胜征程中可以看出来,虽然最后都赢得多,但开局总是让人看得心惊胆战。
第2点,广东队内年轻球员太多,自我调整能力相对较差。除了 易建联、任骏飞和双外援,广东其他轮换球员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球员。年轻虽然代表有活力和冲劲,但也是不稳定的代名词。尤其是在发生前面提到过的轻视对手的情绪波动后,像易建联这样的老将,可能半节到一节时间就能把心态调整好,找回自己的良好状态,但年轻球员调整起来就没这么快了,再加上场边杜锋的咆哮,可能比赛打完了都还没调整过来。年轻球员不发力,广东单靠几位老将当然也难以轻松赢得比赛。
部分球迷给广东这种先抑后扬的赢球方式取名为“填坑式”胜利法,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好习惯。广东惯用的赢球方式,放大了球队最大短板,会增加易建联受伤风险。
前期挖坑无法建立起足够的比分领先优势,就势必要求内线核心易建联增加出场时间,才能保证广东在后面的比赛中不会翻车,内线替补力量本来就孱弱,关键时刻无法派上大用,就只能逼得杜锋多用易建联,这自然就会放大广东内线实力薄弱的短板,加大易建联受伤的可能。希望广东以后的比赛能够打得正常一点,一会儿挖坑,一会儿填坑,这种精彩太刺激,球迷有点受不了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