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徐济成说的放开外援,才知道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
一、
在很早的时候,我就写过一篇文章,叫做《外援是药,它不是饭》。
对于这篇文章,很多球迷应该都是有着比较深刻印象的。
其中一段话,大致是这么一个意思:当一个人身体虚弱的时候。吃点补药,这个是很有必要的,但是,当身体强壮的时候,或者说元气十足的时候,还是要好好吃饭。
应用到现在联赛的外援身上。
说白了,外援是来丰富我们联赛整体精彩程度的,或者说,是帮助本土球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。
而不是所谓的来到之后完全的大包大揽,把球队的胜负以一己之力给完全扛起来。
虽然,现在也有不少球队这么去做。但是,大家现在也慢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除非是万不得已,要不然,各个球队还是想着尽可能的能够让本土球员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
客观地说,现在“四节四人次”的规则,确实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。
比如,类似于郭艾伦、赵继伟、胡明轩、赵睿、徐杰、孙铭徽和胡金秋等,都是在这个规则制度之下成长起来的。
如果还是之前的“四节8人次”,两个外援上了随便抡,那么可能他们到现在也还没有走进大家的视线。
当然,说到这,可能有些球迷不太理解,尽管如此,他们这几个在国际大赛上的表现也就是那么回事。
不说面对欧美强队,就是面对亚洲的球队,也不是那么的稳定。
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的是,这和所谓的放不放开外援无关,而是他们的天赋包括他们的上限可能就只是这个水准了。
想要通过CBA这块“土壤”再培养出来姚明、易建联和王治郅这样的球员,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了。
注意,这些球员都不是CBA培养出来的。
他们天生就是属于更高级别的舞台。
二、
之前我们放开过外援,说的就是前面的那个“四节8人次”,两个外援可以同时上场,而且没有时间限制。
这个已经是相当于放开了。
但是,那几年得到的是什么呢?
北京队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,引来的都是球迷的质疑和争吵。
最主要的是,本土球员的参与感不高,甚至是很低,以至于很多球迷批评联赛越来越不好看,越来越无趣。
确实,两个外援同时在场,基本上就不需要本土球员了,他俩就能打起配合了。
包括后来的威姆斯和马尚也是如此,而且。他俩那个时候已经到了“四节6人次”的阶段了,然而,配合起来依然势不可挡。
所以,对于这种没有悬念的赛季,球迷们非常不满意,甚至还有人说出了“出卖国家体育主权”这样的言论。
某种程度上,这给了“放开”外援很大的阻力,也是后来逐渐开始限制外援的人数和出场时间,比较大的原因之一。
三、
看到这,之前一直嚷嚷着要放开外援的球迷,也有点“摇摆”了,原来事情确实不像大家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是的,关于外援这个事情,真的很难办。
放开和不放开都有人站出来指指点点。
其实,本质上还是CBA根本“定位”的问题。
比如,如果就是纯粹的商业联赛,那就应该放开,因为这样能够增强比赛的观赏程度。
而只有比赛好看了,球迷才愿意关注,包括买票进场。
其次,如果CBA的定位是要帮助中国男篮培养人才,那么就不应该放开外援。
确实,放开外援之后,本土球员就很难再有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了,这个前面说了,已经验证过了,就不多说了。
所以,大家之所以反复争论,归根结底还是无法统一认知CBA的职责。
当然,想要完全的界定也比较难,因为,谁能保证今天是这样说的,明天就不会又被改了呢?
所以,CBA的这个“家”真的很难当。
个人觉得,既然如此,那就尽可能的去找那个所谓最佳的“平衡点”吧。
也就是说,精彩的联赛和培养本土球员都要兼顾。
当然,这样也有可能都做不好,所以,咱们球迷还需要给这些管理者一点时间和耐心。